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出血、凝血性疾病 > 过敏性紫癜
编号:30094
过敏性紫癜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0日 医药卫生报 2020.09.10
     □靳秀红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HSP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治疗,现将17例HSP合并CNS损害的患儿临床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笔者从收治的184例HSP患者中进行分析,其中合并CNS损害患儿17例,年龄最小2岁半,6岁~11岁为发病高峰,平均年龄为8.4,均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6例,服用解热镇痛药及青霉素药者各1例,食用海鲜食品如鱼、虾者各1例,原因不明者7例。

    临床特点:17例患者均为混合型紫癜,病程中出现头痛、烦躁不安、呕吐、意识改变,个别患儿出现抽搐(2例),17例患者均进行了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轻、中度弥散性异常,2例抽搐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腹型+肾型+CNS损害8例,腹型+关节型+CNS损害4例,腹型+CNS损害2例,肾型+CNS损害2例,并节型+CNS损害1例。病程1周内出现CNS损害7例,2周内出现者6例,3周后出现者4例。

    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口服维生素C、E、K,芦丁及抗组胺药,并给予止血敏针静脉用药,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及双嘧达莫口服降低血液黏滞度,有抽搐的患者酌情应用脱水剂和止惊剂。

    结果:两周内症状体征消失脑电图恢复正常的患者为14例,3周内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例,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讨论: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感染、药物及异性蛋白等有关。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并可伴有肾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国外报道HSP并CNS损害发生率为0.9%~6.9%,国内没有发病率统计。本组CNS损害发生率为9.2%,略高于国外资料。合并CNS损害以腹型最多(12/17),发病高峰在病程两周内多见(13/17),3周后少见。脑电图可反映CNS损害的严重程度。因此,对于HSP患者均应及早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尽早发现CNS损害,以防误诊并减少并发症。

    目前认为HSP发病机制主要是IgA(免疫球蛋白A)介导的免疫反应,HSP合并CNS损害的机制为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头部毛细血管后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浓缩,血流缓慢,使脑组织水肿出血,同时HSP患者存在明显的高黏滞综合征,这种高凝状态主要由血小板积聚功能增强所致,严重者可发生坏死性小动脉炎,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HSP合并CNS损害的治疗呈良性经过,一般经过抗过敏、止血,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滞度等综合治疗,病情多在1周~2周恢复正常,全部病例均随HSP治愈,CNS症状也随之消失。

    (作者供职于郑州儿童医院), http://www.100md.com